鑫祥鋅業
“毒膠囊”事件到今天已經是第九天了,在社會輿論關注下,此事件絲毫沒有消沉下去的跡象,反而呈愈演愈烈之勢。眾多的行業內幕被曝光,多條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社會問責之聲高起,微博上鉻污染消息被轉之又轉。 我國歷時30年的高速發展,環境污染、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等問題仿佛已經到了失控的邊緣。每一次的事件都讓人觸目驚心,即使是環繞“高科技”光環的IT行業,也同樣深陷“重金屬污染”泥潭。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IT行業是個網絡化、無紙化、綠色環保的產業,其實不然,IT業的整條產業鏈,尤其是下游的鋅帶產品制造環節,也存在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問題。
其中大家知道的就是2009年珠三角地區的重金屬污染事件,10個月大的嬰兒被發現嚴重鉛中毒,多家IT生產企業銅、鋅板、鎳、鐵等重金屬排放嚴重超標,40%的農田遭到嚴重污染。
國家環保部數據顯示,從2009年至今,我國已經有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其中僅2009年重金屬污染事件致使4035人血鉛超標、182人鎘超標,引發32起群體性事件。而IT鋅箔業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而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蘋果供應鏈污染問題,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2011年8月31日,自然之友、達爾文環境研究所等五家民間環保組織發布了一個歷時七個月調查的結果,認為蘋果公司在中國國內的“疑似”上游供貨商制造了大量污染排放,且情況正在不斷加劇,已對武漢、太原等地的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嚴重威脅。
調查公布的企業名單包括大型日資企業名幸電子和揖斐電,知名臺資企業富士康等。在名幸電子武漢工廠附近的南太子湖中取的水樣和土樣,經過第三方檢測機構鑒定,渠水體中含有重金屬銅和鎳,排水渠旁的湖泥中含4270毫克/公斤的銅,比長江中游湖泊底泥的銅含量高56—193倍。
我國在成為很大的IT產品制造基地的同時,也在承受著十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之擾。
我們只是例兩個比較知名的IT行業重金屬污染事件,而其他不甚知名的還有很多。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我們的環境,如何大力發展工業的同時能使普通人免除發展之殤?